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之本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0-11-24
来源: 深圳特区报
“21世纪,全球掀起一股文化创意产业热潮,涵盖了文化、经济与科技等不同领域,将文化转变为具高度经济性的新兴产业。其中,人才培育已成为全球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重点。”台北教育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林炎旦博士一直专注于艺术文化产业、工艺创作与设计等研究,多次到过深圳的他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指出,2008年深圳被授予“设计之都”的称号,未来,很希望与深圳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有更多的合作,特别是人才培育方面的合作。
21世纪是文化创意经济时代
“经济进步到一定程度时,工业化会慢慢褪色,特别是一般的消费水准等都在提升时,就会进入美学经济时代。” 林炎旦表示,目前各国都在强调和力推服务业经济,强调把工业、制造业相关的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强调产业与生活紧密地结合。在全球的推动下,未来将形成以文化为主导的经济,所以说21世纪是美学经济时代,是文化创意经济时代。
他进一步指出,文化创意产业源于法兰克福学派对于文化工业的批判,从美学的角度捍卫人类理想生活,对抗商业性与消费性的工业复制文化。
“唯有文化才能走得更长远,澳大利亚、韩国、英国等都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国家发展重点之一。大陆也是如此,并明确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把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贸发会议也持续地关注着全球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他说,“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全球趋势。未来我们生产的产品将更多地与我们的生活、美学相结合。因为以前推出产品主要考虑实用性,而未来更多考虑的将是美学性。”
两岸文创业可以优势互补实现双赢
“以前我一直说,台湾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领先大陆五年,但现在我想说的是,大陆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非常迅速,台湾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仅能领先一两年。”参加过北京文博会,也参加过深圳文博会,林炎旦亲身体验了大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速度。他建议说,大陆和台湾地区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各有优势,可以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实现双赢。
人才是文创产业发展的主要动能
“联合国贸发会议2008年创意经济报告,提出了创意经济时代的国际观视野,提出创意经济的核心即是创意产业,而人力和创意更是重要的竞争资产。”林炎旦说,随着产业升级、转型,专业分工日趋精细,人本身既是智慧的资本,又是创意经济中最可贵的资产,人才资本已成为文化创意经济成长及产业发展的主要动能。
他指出,从知识经济到创意经济,人力素质仍是发展的关键力量,教育则是推动创意经济的动能,拥有越多具有文化创意的人才,越有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及创意经济的衍生,并且能不断生成、运用和永续发展。
“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仅需要为数众多具有创意及文化艺术素养的人才,更需要人才来将艺术文化界与产业界连结起来,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他指出,政府应更具有策略性远见,思考如何在政府、学校、大学、培训机构及其他公共机构,提供就业导向的教育训练,以应对未来创意经济的需求。
希望促进与深圳在人才培育方面的合作
“深圳建设‘设计之都’有很好的基础和条件,这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之一。我希望能促进台湾地区和深圳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在文化创意人才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已到过深圳三次,对深圳的文化创意产业有浓厚兴趣的林炎旦说,“我们已经与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签约,或者在洽谈合作,希望与深圳的大学也可以有相关的合作。”
“我10年前就去过深圳,当时是旅游以及与台商交流。今年6月份,我还去深圳参加了‘粤港澳台知名高校乒乓球邀请赛’,对深圳报业大厦印象深刻。深圳的现在和10年前比起来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市容还是建筑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林炎旦谈起深圳的变化,很热切地说,深圳是一个很年轻的城市,也是一个国际化的城市,特别希望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与深圳有更多的交流与合作。